可能就有你的家鄉!2018年氫燃料電池車地補政策匯總
隨著化石能源的日益減少、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新能源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汽車產業向新能源汽車方向變革已是大勢所趨。新能源汽車作為一種環保型的交通工具,采用非常規的車用燃料作為動力來源,主要包括混合動力電動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等類型。
就氫燃料電池汽車來說,因為零污染、高能量密度、低噪音等優點,得到了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青睞。
比如日本,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第四次能源基本計劃”,明確提出加速建設和發展“氫能社會”的戰略方向,同年豐田公司推出世界第一款氫燃料電池車Mirai。
2017年,日本政府又發布“氫能源基本戰略”,確定了2050年氫能社會建設的目標以及到2030年的具體行動計劃,同年,日本11家公司成立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聯盟,致力于全面發展燃料電池用加氫站建設。
中國作為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大國,能源、環境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挑戰,在全球走向低碳經濟的滾滾浪潮中,抓住能源革命的機遇,是實現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于綠色發展所強調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汽車行業,發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重要的選擇。早在2001年,科技部發布的“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就將燃料電池汽車研究開發列入其中;到了近些年,緊密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國制造2025》、《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以及《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等文件,均明確提及要重點研發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表現出中央政府對該新型能源技術的大力支持。此外,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積極布局燃料電池產業,形成了巨大的引領效應(統計如下表)。
今年2月,財政部等四部門又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規定從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新政過渡期,過渡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
基于此背景,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在各地政府的推廣應用,在中國大地上如雨后春筍,呈現出欣欣向榮、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進入到2018年,在上海、蘇州、重慶、廣東等地,具體的管理辦法與指導意見紛紛出臺,有的甚至已經出臺了詳細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地方補助政策,極大地支持了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
為了及時了解各省市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政策落地的進展,筆者為各位客官兒梳理了各省市出臺的燃料電池車補貼/獎勵政策,趕快看看是否有您的家鄉吧!
武漢發布新能源汽車補貼實施細則,燃料電池汽車按照中央標準1:1進行財政補貼
2018年2月9日,湖北武漢市經信委網站發布的《武漢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資金實施細則》指出,武漢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資金的補貼對象為消費者;在補貼標準上,對單位和個人購買的軸距大于2.2米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按照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金額的50%確定地方財政補貼標準;對單位和個人購買的軸距小于或等于2.2米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按照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金額的20%確定地方財政補貼標準;對單位和個人購買的燃料電池汽車,按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1:1的比例確定地方財政補貼標準。
北京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管理辦法,補貼政策將另行制定
2018年2月26日,北京市科技委網站發布的《北京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管理辦法》稱,本辦法所稱的新能源汽車是指依法獲得許可在中國境內銷售的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補貼標準方面,北京相關財政補助政策參照《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8〕18號)另行研究制定。
蘇州出臺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研究補貼政策,加大資金支持
2018年3月19日,蘇州市發改委網站公布的《蘇州市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試行)》,提出近期和遠期發展目標:到2020年,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100 億元,建成加氫站近10座,推進公交車、物流車、市政環衛車等示范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到800 輛;到2025年,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500億元,建成加氫站近40 座,公交車、物流車、市政環衛車和乘用車批量投放,運行規模力爭達到10000 輛。
同時,做好保障措施,加大財政對氫能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研究加氫站、燃料電池汽車、加氫終端補貼等政策,降低消費者使用成本。
上海發布燃料電池汽車補助方案,按中央財政1:0.5給予補助
2018年5月21日,上海市科委會同市發展改革委、市經信委、市財政局聯合制定的《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助方案》發布,該方案明確了補助范圍和補助標準。在補助標準上,按照中央財政補助1:0.5給予本市財政補助;燃料電池系統達到額定功率不低于驅動電機額定功率的50%,或不小于60kW的,按照中央財政補助1:1給予本市財政補助。
西安發布新能源車型補貼辦法,燃料電池汽車補貼不退坡
2018年5月29日,西安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的《西安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地方財政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辦法所稱的新能源汽車,是指符合國家有關公告要求,且納入中央財政補助范圍的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純電動專用車及燃料電池汽車。就燃料電池汽車而言,不執行在現行標準基礎上退坡20%的規定。
海南省新能源汽車地方補貼標準按中央財政的1:0.5執行
2018年6月1日,海南省工信廳網站發布了“海南省轉發四部委發布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的通知指出,2018年海南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地方財政補貼標準繼續按中央財政同期補貼標準的1:0.5執行,其中,省、市縣兩級財政各承擔50%。各市縣要加快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地方購置補貼資金將根據中央政策要求逐漸轉為支持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使用和運營等環節。
隨后(6月4日),海南省工信廳網站又發布了《關于2018年海南省新能源汽車補貼常見問題的解釋》,明確規定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汽車、其他新能源汽車等。
河南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燃料電池車按國家補助標準的30%給予補助
2018年6月5日,河南省財政廳網站發布了《關于調整河南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充電基礎設施獎補政策的通知》指出,新能源汽車補助范圍是指納入國家《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以及燃料電池汽車。
在補助標準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按照國家補助標準的一定比例給予推廣應用補助,對于車長大于8m的,按照國家補助標準的30%給與推廣應用補助,車長低于8m的,不再補助;新能源專用車、貨車以及燃料電池車按照國家補助標準的30%給予推廣應用補助,并隨國家進一步細化標準進行調整。
對于新能源乘用車來說,不再給與購置補貼,但實施研發推廣獎勵。新研發車型進入推薦目錄一年內實現上市推廣,銷量達到1000輛(含)以上,銷售金額達到1億元(含)以上,按銷售金額的2%進行獎勵,單個車型本年度內獎勵金額最高不超過500萬元,單個企業本年度內獎勵總額最高不超過1500萬元。
廣東省出臺新能源汽車發展意見,省財政補貼資金的30%用于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
2018年6月1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新能源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產業創新發展的意見。
2018-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省級財政補貼資金中30%用于支持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具體額度根據年度推廣情況確定)。各市對2018年1月1日起在省內注冊登記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可按燃料電池裝機額定功率進行補貼,最高地方單車補貼額不超過國家單車補貼額度的100%。各級財政補貼資金單車的補貼總額(國家補貼+地方補貼),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
重慶出臺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燃料電池車按國家標準40%補助
2018年6月20日,重慶市財政局網站發布的《重慶市2018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指出,補貼對象為在重慶市購買、上牌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單位和個人;補貼產品為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并同時滿足國家及本市補助要求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上市、區縣(自治縣)財政補貼總和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
就燃料電池車而言,補貼標準約為同期國家標準的40%,具體來說,乘用車補貼標準為2400元/KW,補貼上限為8萬元/輛;輕型客車、貨車以及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的補貼上限分別為12萬元/輛和20萬元/輛。
總的來說,雖然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上還主要以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為主,但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中一支重要的技術路線,也正在迎頭追趕。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將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行業將迎來大爆發。
新事物的出現,往往都避免不了質疑,正如當時剛剛興起的電動汽車一樣。目前的氫燃料電池車,盡管還面臨著關鍵零部件技術開發不成熟、加氫站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威脅,但隨著技術的進步,這些所謂的問題也會逐漸分崩瓦解。在推進氫燃料電池車政策盡快落地的道路上,武漢、北京、蘇州、上海、西安、海南、河南、廣東、重慶之后,下一個又會是哪里呢?

責任編輯:繼電保護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權威發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發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