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電動汽車遠離“充電焦慮”
報載:某款配置很高的電動汽車,用起來非常節(jié)能,國家和地方還有近10萬元的補貼,個人購買僅需10萬元,而且每開一公里電費只需要1毛錢左右,普通汽油汽車一公里大約需要7毛錢左右。然而,充電樁數量少、布局不合理等充電問題,卻成了購買電動汽車的攔路虎,充電難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讓電動汽車用戶遠離“充電焦慮”?
首先當是按照當下電池充電需求,采用“功率共享”的充電堆方案,利用矩陣式柔性充電堆技術,更換或擴容各種功率的充電樁,將電動汽車充電站全部或部分充電模塊集中在一起,提高充電設備的功率兼容性,滿足未來“電池升級”的充電需求,避免了充電樁的反復撤建;第二是要在充電方式上,將“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互相結合,并做到在站、樁、堆都能直接擴容,挖掘大功率快充技術,研究解決30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快充產品,存在的電池發(fā)熱、設備體積、安全隔離等技術問題;第三是要通過加強對充電服務的智能精細化管理,在全社會形成合力,解決由于老舊小區(qū)配電容量有限、物業(yè)不配合等原因,無法普及安裝私人電動樁,破解“車多樁少”的難題,并利用技術平臺推行并管理用電低谷時段進行充電;第四是要允許全社會各種經濟主體參與這項服務的競爭,充分調動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石油企業(yè)的積極性,利用其現在較大型的加油、加氣站改建成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并利用其遍布城鄉(xiāng)的網絡優(yōu)勢,逐步增加加油充電綜合服務站的數量,使老百姓能享受優(yōu)質的充電服務。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隨著多用戶端的綠色出行運營平臺和手機APP應用,未來,新型充電樁將互聯網和充電樁充分結合,通過手機客戶端的APP,提供讓新能源汽車充電運營網絡實現平臺化、物聯網化、能源互聯網化,實現充電后的快捷支付和資源融合。我們只有依靠技術創(chuàng)新突破動力電池技術,并請求小區(qū)物業(yè)、業(yè)委會的協(xié)調支持安裝充電樁,才能讓政府、第三方平臺、車企、樁企及個人用戶數據共享、互利互惠,才能從真正意義上遠離“充電焦慮”,進而助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發(fā)展。
作者:吳 文

責任編輯:仁德財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新基建助推 數據中心建設將迎爆發(fā)期
2020-06-16數據中心,能源互聯網,電力新基建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下看電網企業(yè)數據變現之路
2019-11-12泛在電力物聯網 -
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2019-10-15泛在電力物聯網案例
-
新基建之充電樁“火”了 想進這個行業(yè)要“心里有底”
2020-06-16充電樁,充電基礎設施,電力新基建 -
燃料電池汽車駛入尋常百姓家還要多久?
-
備戰(zhàn)全面電動化 多部委及央企“定調”充電樁配套節(jié)奏
-
權威發(fā)布 | 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頂層設計落地:鼓勵“光儲充放”,有序推進氫燃料供給體系建設
2020-11-03新能源,汽車,產業(yè),設計 -
中國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陽”重力支撐設備正式啟運
2020-09-14核聚變,ITER,核電 -
能源革命和電改政策紅利將長期助力儲能行業(yè)發(fā)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數據中心 打造融合型綜合能源系統(tǒng)
2020-06-16綜合能源服務,新能源消納,能源互聯網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電網發(fā)展
2020-06-125G,智能電網,配電網 -
從智能電網到智能城市